大學畢業生李棟,到西安小吃店當學徒虛心向老師傅求教學藝。學成出師后,他向父母借款5萬元,到蘭州經營陜西小吃,從賣寶雞搟面皮做起,淘得人生第一桶金。三年后,他辦起了三家連鎖店,靠自己的努力,站穩腳跟,還清了債務,闖出了一條就業之路。
大學生“賣搟面皮肉夾饃”創業
今年三十出頭的李棟,出生于陜西寶雞鳳翔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。2004年,他考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系。在西安上學期間,為減輕家庭的負擔,他利用節假日做家教、寒暑假到餐館飯店打零工掙生活費。2007年7月,大專畢業后,他只身一人南下蘇州、深圳等地,在民營企業從事管理工作,積累了一定的經驗。
2009年5月,李棟背著簡單的行囊,來到甘肅省蘭州市,到二手自行車市場花50元買了一輛自行車,走街串巷,考察市場。然后,通過父親籌借了5萬元做啟動資金,以每月3300元的價位,在蘭州市張掖路步行街租了一間門面房賣寶雞搟面皮。開門營業第一天,他以每碗2.5元的價格,一下賣出了200碗搟面皮,除去成本凈落200元,激動的他一晚上都沒睡著覺。第二天,他起個大早,騎著自行車,備好調料和食材。當天,一下賣出了300多碗搟面皮。就這樣,每天的銷售額逐步攀升,最多一天賣出1000多碗搟面皮,短短的4個月時間,就掙了3萬多元。
艱苦創業 一年只休息15天
為了適應市場,擴大經營,2009年10月,李棟決定回到西安當學徒,專門學習做陜西小吃,從和面揉面開始,學打餅,做肉夾饃,然后,學拉面、扯面,做油潑面,砂鍋等等。每天早上,不等師傅催促,他早早來到餐館,生火和面打掃衛生,師傅被他的勤奮所感動,將自己的廚藝傾囊傳授,僅僅用了10個月時間,他就成了行家里手。
2010年10月,李棟回到蘭州,在城關區雁灘家具市場附近,租了一間門面投資3萬元,開始經營陜西小吃油潑面、搟面皮、肉夾饃、醋粉、砂鍋等特色食品。為了保留陜西小吃的特殊風味,李棟的小店所用的辣子、食醋、調料都是通過快遞從寶雞家鄉郵遞而來。女朋友小侯這時也辭去了在寶雞的工作,給李棟當下手。每天,他們從早上6點半,一直忙到晚上10點半打烊。沒休過一天假,直到過春節才從大年三十歇息到正月十五。由于風味純正,李棟的特色小店每天的營業收入平均達到700多元,最好的一天收入高達2000多元。2012年,他們還清了所有的債務,并雇人開了兩間陜西小吃連鎖店。
家庭遭遇變故 他挺身而出
就在李棟創業期間,2013年,他的母親因患腦溢血不幸去世。2016年10月,他遠在老家寶雞鳳翔的父親又遇車禍,右胳膊和8根肋骨被撞斷,躺在醫院無人照管。唯一的妹妹正在上大學,家庭的重擔一下壓在李棟一人身上。他說:“當時感覺真是天塌下來了,媽媽去世了,爸爸又被撞成重傷,我再倒下了,這個家就毀了,就是再難再苦,我也要把這個殘缺的家撐起來!”
為了照顧父親,他只能暫時歇業,把兩個分店盤給他人,回到老家照顧病重的父親。這時,他還放心不下在蘭州的妻兒,只能開著車子蘭州、寶雞兩地跑。到今年4月份父親身體完全恢復,他才放心回到蘭州掛起牌子重新營業。
對于大學畢業生李棟賣搟面皮肉夾饃自主創業,西安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鄭升旭教授評價說,大學生就業也是“條條道路通羅馬”,只要自己付出勞動,得到社會的認可,獲得良好經濟效益,就是好的職業選擇,這里沒有門第觀念,也不分三六九等。與其追求縹渺的“高大上”,難以實現的人生目標,還不如腳踏實地,從基礎干起,逐步向自己的目標邁進,這樣才能避免走彎路。文/圖本報記者楊立
- 上一篇:小搟面皮咋做成大產業 寶雞搟面皮劍指百億產業
- 下一篇:寶雞搟面皮成網絡暢銷美食